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牡丹芳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牡丹芳香啊牡丹芳香,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玉的花房;
几千片花瓣赤霞似的灿烂,几百枝花朵绛烛似的辉煌。
照地生辉,刚展开锦绣的身段,迎风飘香,却没带兰麝的香囊。
仙人的琪树,被比得苍白无色,王母的桃花,也显得细小不香。
宿露浸润,泛起紫闪闪的奇艳,朝阳照耀,放出红灿灿的异光;
红紫深浅,呈现着不同的色调,向背低昂,变幻出无数的形状。
无力地卧在花丛,将息带醉的身躯,多情地映着花叶,隐藏含羞的面庞。
娇生生的笑容,仿佛想掩住香口,怨悠悠的情怀,好像在撕裂柔肠。
称姿贵彩,的确是超凡绝俗,杂卉乱花,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诗人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完成了这首有名的乐府诗。先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牡丹妖艳迷人的姿色。继写由于牡丹的妖艳而引逗出卿士赏花的狂热场面。然后笔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华不重实的流弊,由来已久。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没有采取直接抨击卿士的办法,而是采取一种委惋的方式,说“卿士爱花心”是由于“牡丹妖艳色”所致。希望老天施展造化力来减却牡丹的妖艳色,削退卿士的爱花心。最后正面提出: “同似吾君忧稼穑”的主张。白居易提倡天子与卿士关心农业生产的主张值得肯定。

  开始四句从正面极写牡丹的艳丽之态:黄色的花蕊,红色的花瓣,成千上百的牡丹联成一片,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将牡丹移植于两京,玄宗时犹视为珍品。到贞元、元和之际,这种风气尤为盛行。诗人看到上层统治者狂热地赏玩妖艳的牡丹而不顾农桑,写诗痛斥该不正之风。

参考资料:完善

1、 苏仲翔.元白诗选注:中州书画社,1982年08月第1版:第188页

简析

  《牡丹芳》是一首杂言乐府诗。诗中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先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牡丹妖艳迷人的姿色;继写由于牡丹的妖艳而引逗出卿士赏花的狂热场面;然后笔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华不重实的流弊,由来已久。这首诗讽刺了公卿贵族追求豪奢的生活,贬斥了因牡丹而狂乱的世情,也对天子忧农念民的做法给予了赞扬。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9篇诗文  187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东游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放言五首·其四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